相对主义具有一种永存性的意义,谁是假装在思考的“相对主义者” 速看料

思庐哲学 2023-02-17 18:57:08

人的脑子里一旦被任何即成的结论占据,并对其深信不疑时,精神就处在一个安稳舒适区里,这就导致我们很难再去重新思考。

除非想象力极其丰富,丰富到可以重估自己原有的一切价值,或者是偶然从别人那儿接触到了与自己之前截然相反的观点,而且自己也被其天衣无缝的逻辑论证深深折服,敏感的大脑终于无法保持“自欺”状态,于是不得已再去重新思考。当然,能做到像前者一样主动思考的人,唯有古今中外的天才,绝大部分人都是后者。

但是,不管怎么说,后者在大脑里的思想激荡也表明了他们具有哲学的资质,以上的这两类人都是从内心深处渴望真理, 他们思考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不是随便找个即成的理论来搪塞自己,使自己陷入自欺状态而安稳度日。 这个世界上最多的一类人是从未渴望寻求过真理,却还要费力表现出自己在思考的一类人。就像《乌合之众》里说:“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于是大多数人都是假装在思考。我想,真正的思考状态应该是:心平气和、宠辱不惊。


【资料图】

这几年,网络上流行着几个新词汇——“键盘侠”、“杠精”、“喷子”…… 其中,“键盘侠”最恶心、现实中庸庸碌碌、胆小怕事,而在网上占据道德制高点对社会各方面评头论足。“杠精”最烦人、不论别人观点对错与否,总是忽视曲解逻辑,以唱反调和抬杠为己任。“喷子”最没脑,以自己的浅薄无知作为立论出发点,用毫无逻辑的语言讽刺挖苦他人来获得自己的充实。

这几类人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在假装思考,如果你去关注这几类人的言论,就会发现他们的言语类似于哲学上的相对主义,甚至是诡辩。 他们在论证道理的过程种,最喜欢用的方式就是反向举例,总是要拿出一大堆的“根据”,看似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却转移了问题的焦点,做出了似是而非的推论。 这在表面上,总能迷惑一部分人。其目的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不同的解释,为自己的某种目的进行辩护。这种风气的存在,就使得真理更加难求,最终影响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些人在当今社交平台早已屡见不鲜,今天我不想研究其行为背后产生的心理原因,而是想探究行为本身的错误之处。

人们常说,真理与智慧是在和人的辩论中产生,但是我们却很少从与这些人的争辩中感受到其智慧的光芒。

原因在于真正的争辩是双方之间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他们是为了追求真理。但是这些人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追求真理,而是在于解构真理。

换句话说,他们仅仅停留在对你所说的每一句话的内容的剖析上,并不是将这句话与背后所反映的事实道理联系在一起。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相对主义者。我自以为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我自以为这就是世界上的终极真理,我自以为在别人得出的结论里挑出漏洞就可以推翻他,哪怕只是举一个很小,甚至极其荒诞的反例……我坚信这些都可以令对方大跌眼镜。于是,这让我为自己拥有了自以为获得真理的假象而窃喜,还会嘲笑他们的深思熟虑竟如此不堪一击。但是,我发现自己错了。就像文章刚开始所说的那样,这样的固执换来的只是思想的停滞,这样下去只会导致极度“自信”, 沦为人们眼中的“杠精”、“喷子”。

在相对主义者那里,这世上的一切事情都是相对的,一切“真理”都有相反面,你只要张口说话,面对社会问题下结论的时候必然是会肯定或否定一些事物,由于万事万物的相对性,那人们必然不能对任何事物持有明确的态度,所以你不论说什么,我都能反驳你。

所以,与其认为相对主义是一种学说,倒不如说它是一种态度。相对主义之所以能被大部分人接受并用它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对社会现象评头论足,原因在于相对主义者都是主观性、个体性的视角,这种主观视角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为我们带来道德上的愉悦感。善恶,美丑,好坏……这些在我们眼里难以界定的事物统统被相对主义在我们内心给予界定,但我们要明白,这些相对的界定带来的愉悦感终究是一种肤浅的愉悦感。既然一切都是相对的,那么你的这句话难免过于绝对了吧?可见相对主义者也时常会否定自己。其实,彻头彻尾的相对主义者之所以容易变成“杠精”、“喷子”,就是在于相对主义者的目的不是想方设法追求真理,而是在于结构真理,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常说的辩证法,不过此时的辩证法已经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甚至沦为诡辩。

相对主义的根基,主要是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常识”,并且是在于一种主观性的视角下。因为从语言表达的逻辑上来讲,相对主义者们似乎并没有成立任何有价值的观点,也没有传递和表达任何观点。他们仅仅是起到了分析句子内容然后依照常识举例子的作用。

每当你提出观点之后,他们看似在思考,但是最终仅仅是举了一个例子来驳斥你的思维漏洞,不管别人说什么,他们下意识里都把自己相对主义的世界观视作真理,于是就话里话外力求击败对方,用“众人皆醉他独醒”的假象来证明自己思考的完整严密性。

这种思维就使得他压根就没有顾及到你思想的本身价值与出发点所在。这种看似“换位思考”辩证得出的结论和盲人摸象得出的结论是如出一辙的荒诞,要么是柱子、要么是扇子…所以这就导致了相对主义下得出的结果永远都不是大象“本身”的样子。

总之,他们无法捕捉到真理本身的样子,因为他们始终纠结在真理表现出的千姿百态的差异上。

相对主义具有一种永存性的意义,只要人类还是以一种个体性的视角来认识世界,那么必然就会导致这个问题的持续存在,对它的争辩持续上演。而哲学需要的是一种反思的思维,一味地狭隘封闭只会固步自封,这是最最忌讳的。

作者 凯文

各位思庐的读者大家好,我是凯文,一名哲学专业在校学生。

喜欢隔三差五地输出一些细碎想法,只为将自己的逻辑观念更加系统化,既是经验,也试图说服自己一以贯之,只愿在“做自己”这条路上能够走得更远一点。

体味哲思乐趣,感受哲学魅力。仅此一生,让我们竭尽全力——走出洞穴。

标签: 相对主义 这个世界上 评头论足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商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